意识的谜底是否可以在大脑的褶皱中得到揭晓?能否将“有意识”这种完全自由的状态定位在大脑某一位置,将其属性解构为精确的神经发放的时间模式?有一项耗资2000万美元的国际研究计划,其目标就是要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,也就是寻找意识的神经足迹。
邓普顿世界慈善基金会资助了这项名为“加速意识研究”(ARC)的内容广泛的多年期创新研究计划。在第一阶段中,两项其假设截然相反的领先的有关意识的脑理论,将共同获得5百万美元的资助进行对抗,以检验他们的假说。“加速意识研究”计划让整合信息理论(IIT)和全局神经工作空间(GNW)理论直接对抗,以邓普顿基金会声称的“对抗性合作”的方式,解决脑如何、何时、何处处理有关我们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主观觉知的一些基本问题。
这两种理论模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:它们对意识构成要素的定义和假设都不相同,它们对此的整个研究方法也有本质上的不同。两者的共同点在于,它们都研究意识的神经相关机制(neural correlates of consciousness)。
整合信息理论是威斯康星睡眠与意识研究所教授兼主任朱利奥·托诺尼(Giulio Tononi)提出来的。全局神经工作空间理论则是由法国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·德阿纳(Stanislas Dehaene,一译迪昂)与利昂内尔·纳卡什(Lionel Naccache)和让-皮埃尔·尚热(Jean-Pierre Changeux)等人共同精心建立起来的。这两个理论是由克里斯托夫·科赫(Christof Koch)挑选出来的,科赫是一位顶尖的意识研究者,也是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负责人。他担任了邓普顿项目的顾问。他说,这两个理论在科学家中都有一批著名的追随者,并且有“大量的证据”支持它们。
请在「神经现实」微信公众号阅读全文。
翻译:顾凡及
编辑:EON
封面:由Rita洒一地为神经现实设计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