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总还有人需要你的。”
话音来自一位坐我身后的老婆婆。这是洛杉矶到华盛顿的深夜航班,机舱昏暗寂静。一个大概是她丈夫的男人喃喃答到,“我希望我已经死了”,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。
老婆婆说:“噢,别再说这话了。”
我无意偷听,但实在忍不住。我一边听着,一边以不怀好意的想象力脑补了老头的形象。我想象这人一辈子勤勤恳恳,一辈子默默无闻,人生梦想未能实现,不是事业没达到意想高度,就是没敢闯荡领另一番前途,或者没把创业念头付诸实践。
当飞机降落,机舱亮起,我终于看清了那个已经活的凉掉的老头。我惊了,我认出了他。他曾叱咤风云,今天依旧举世闻名。哪怕他已经八十好几,他多年前的勇气、成就、和爱国心让他依然像英雄一样被爱戴。
当他走上我身后的机舱过道,各位乘客纷纷对他表示敬意。机长站在驾舱的门口,留住了他,“先生,我自小钦佩您。”这位年长者,尽管几分钟前显然想死,此刻由于往日辉煌得到认可,而露出了骄傲笑容。
出于私心缘故,这个矛盾的场景在我心头挥之不去。彼时是2015年夏天,我刚过了51岁生日。虽然没有飞机上的那位鼎鼎大名,但我事业非常顺利。我执掌一家华盛顿的智库——美国企业研究所,它欣欣向荣。我写了几本书,卖的很好。人们来听我演讲,我的专栏刊登在《纽约时报》。
然而,我开始怀疑这般好景能否继续。我工作时像个疯子。但即使我每周工作7天,每天12小时,某天我的事业也会减速直至停止。到了那时,又该如何?会否某天我将幽怨回望,然后希望自己已经死掉?有没有什么我今天可以做的,让我有机会在那乐曲终了之时,避免痛苦,甚至获得幸福?
虽然这些问题比较个人,但我决定以社科研究的严谨态度尝试解答。这感觉有点古怪,仿佛外科医生开刀自取阑尾。但我还是一头扎进了问题。过去的四年间,我一直在寻觅方法,以将“事业下坡”这个东西,从恐惧的根源转变为进步之良机。
来看看我找到了些啥。
请在微信公众号阅读全文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