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人员称找到了分别负责意愿和自主的大脑网络,它们共同为我们的自由意志感提供了基础。
虽然在我们是否拥有自由意志这个问题上,学界依然各执己见,但大多数学者至少同意我们觉得自己拥有自由意志。一般认为,对自由意志的感知由两部分构成:其一是“决定了做出行动”的感觉——意愿(volition),其二是一种“该决定出于自己”的感觉——自主(agency)。
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莱恩·达比(Ryan Darby)及同僚在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》(PNAS)上发表论文称,他们用损伤网络成像(lesion network mapping)这项新技术,第一次识别出了产生意愿与自主感觉的大脑网络。
“我们对自由意志的感知很可能以这些网络为基础,而这些机制受损可能意味着神经精神疾病,”研究者们写道。
首先,达比的团队对28位“意愿”受损患者和50位自主感觉受损患者的大脑受损区域进行了定位。前者包括运动不能性缄默症(akinetic mutism)患者,他们似乎丧失了活动或说话的动力,而那些感觉肢体运动不由自主的“异手综合症”患者就属于自主感觉受损者。然后他们参照一幅大脑关联性图谱(根据一千位健康者的脑扫描绘制),找到这些五花八门的受损点通常都与其他哪些脑区频繁交流,从而判断它们是否属于相同的网络。
28位意愿失调病人大脑的损伤位置各不相同,但它们全都位于连接着前扣带皮质(ACC)的同一个大脑网络中。神经科学家们已经清楚的是,前扣带皮质参与了动机、计划以及对自愿行为的控制。同时,在那些因脑损伤而自主感紊乱的病人身上,“虽然损伤的位置分布很不一致,脑成像显示其中90%都分布在同一张与楔前页皮质(precuneus cortex)相连的网络上。”而早先研究发现,楔前页对于自主感觉的产生很重要。
研究人员还检视了另两类患者的受损处关联性,分别是局部瘫痪但保有意愿感的人,以及做出非自愿动作却依然感觉自己对那些动作负责(也就是说拥有自主感觉)的病人。另有研究发现,对特定脑区的电磁刺激可以改变自由意志感知。达比及同僚认为两类研究的结果都支持了他们的论断,即与前扣带皮质、楔前页皮质相连接的网络分别与意愿、自主有关。
接下来,研究人员分析了一组精神病患者的脑成像,他们的疾病被(至少一部分)学者划定为某种自由意志失调——他们的意愿或自主感觉受到了影响,又或是两者都失常。其中有在看似清醒的状态下无法移动或反应的紧张症(catatonia)病人,以及心因性假性癫痫发作(PNES)病人——他们的表现和癫痫发作相似,但脑中并没有癫痫特有的异常放电。虽然这些病人并未经历过特定的脑损伤,研究者发现,在他们所有功能受损的脑区中有85%位于意愿或(和)自主网络中。
由此可见,也许是意愿或自主网络上的某个节点受损,影响了楔前页或前扣带皮质的运作,研究人员这样写道——又或许是因为意愿和自主依赖于那些网络所有节点的正常运作。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,甚至同时成立;不管怎样,这都会帮助引导未来的研究、诊断和治疗干预。
至于这项研究的成果到底意味着什么,也别急着盖棺定论。一大问题在于,我们对于某些神经精神疾病的理解还很浅薄。比如,我们还不清楚运动不能性缄默症和紧张症病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。他们是真的丧失了移动和说话的意志——也就是研究者们认为的丧失“意愿”——还是他们其实有做动作的欲望,只是在发起动作这一步上存在障碍?如果是后者,那么研究人员发现的“意愿网络”其实跟运动执行的关系更大,也就名不副实了。(过往研究显示作为所谓“意愿网络”中重要一环的前扣带皮质,不仅参与动作的计划和控制,也与动作动机有关——这与后一种情形相一致。)
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由意志,强调的是做出决定所带来的社会责任、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。研究者们指出,即便他们的确找到了意愿网络,它与前者或许没啥关系.“目前尚不清楚,我们辨认出的那个与自由活动相联系的脑区网络,是否对做出道德决定也同样重要;过去的研究认为这两种‘自由意志’有关键区别。”
数千年来,对自由意志这一话题,各领域学者一直都争论不休,而这场争论仍会持续。
翻译:有耳;审校:陈小树;编辑:EON
Leave a comment